Featured image of post 囫囵吞枣之现代稳健估计方法

囫囵吞枣之现代稳健估计方法

十月份稳健统计读书回顾

历经60多个小时,我设计的非线性元分析方法模拟终于结束,在这半个月中,快速扫读了不少现代统计的教材和论文,收获颇丰,简单谈谈感想。

在心理学人中间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F检验,或者ANOVA,是稳健的。比如,我向无数学弟学妹强推的纽大心理学教授写的《Explaining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》中就强调了这一点。稳健,或者鲁棒性,数学定义繁多,心理学人常常理解为对正态假定的偏离不影响假设检验,姑且这么理解。

现实情况又如何呢?问题可以追溯到1960年,Tukey发表的一篇现代统计里程碑之作。在论文中,Tukey定义了mixed normal distribution,或者更带感情色彩的术语,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。他指出,目前基于均值的统计方法,即使仅仅small departure from normal,都会对假设检验造成灾难。Tukey的论文并没有很快对应用统计产生影响,因为时代背景下,缺乏特定的统计理论和工具。但这篇论文成为了后来研究的催化剂,使得Huber和Hampel两位后来的领域奠基人开始着手于稳健理论的开发。实际上,这并不是对正态假定的第一次挑战。早在1954年,Box就指出,当两个抽样群体来自异方差的两个正态分布,会对Type I error的概率产生极大影响。但因其论文数学繁杂,并没有让太多统计学家认识到基于正态假设统计方法的弊端。接着,1972年,心理学人再熟悉不过的统计学家Glass,也就是meta-analysis的创始人,与其同事发表论文,阐述了经典统计方法,t test和ANOVA,在异方差下的不稳健性,并建议将其“废除”(abandon)。半个世纪后,稳健统计得到长足发展,并使得现代方法与基于正态假定的统计检验在诸多表现上差距巨大。然而,他们并没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高地,原因有三:

第一个原因来自统计领域,当时缺乏稳健性理论和对稳健性的系统定义,进而是对随机抽样下,对总体统计量的有效性更好的推断方法尚为萌芽阶段。这使得整个领域发展周期更长,如果把一个科研领域分解为范式批判,范式转移,范式建立,再到应用,目前的稳健统计发展还没有到达最后的阶段。

其二,20世纪后半叶,更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开始普及,为重复抽样和建模提供了便利,极大重塑了统计学领域。统计学家们这才发现,19世纪的统计学在时代洪流中只能作为前人的历史游戏而存在。

最后的问题在于统计领域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沟通桥梁。现代统计的数学极为繁琐,并非接受常规研究方法训练的心理学研究者能轻松理解,加上一些社会科学,以心理学特为尤甚,常常不为学生设计专门的统计学课程,在教学过程中不讲授matrix calculus和数理统计基础,使得统计退化为一种不存在思考的固有程序。

如果能在课堂上普及传统方法的弊端(不仅仅是非正态性的影响),那么对新方法的探究和应用就会变得刻不容缓。以下先探讨两个最简单,也是最容易在心理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,第一个讲混合正态分布对假设检验的影响,第二个讲用不同稳健性定义来看OLS estimator,会有哪些弊端。

混合正态分布,可以理解为一种边缘分布。假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分布F,而F具有参数θ,服从某一种分布G(潜变量分布,未观测到的分布)。所以,可以直观地把X的分布理解为X和θ联合分布的积分,即一种边缘分布。注意,这个概念等价于不同正态分布的叠加,此时结果往往不是正态分布。切勿将其理解为正态随机变量的叠加,其结果为正态分布。

混合分布对假设检验的直接影响是可能大幅度提高样本均值标准误,并大幅度削弱power。考虑这样的情况,一个心理学家测量心理变量X,但其抽样的总体是被污染的。他假定所有样本都没有精神分裂症,且总体服从N(0,1^2), 但该总体中存在10%的患者,在X上服从N(0, 10^2). 此时的混合分布具有长尾且不服从正态,同时将方差扩大到原先的10.9倍。这使得凡是基于标准差的统计量,比如标准误,受到大幅影响,进而巨幅降低power。更糟糕的是,即使用于检验的两个独立样本都来自钟形曲线,且均值方差相等,其概率密度函数依然可以极大偏离正态分布。这使得基于总体正态分布的检验方法,如小样本时的t分布,在假设检验时面临灾难。

回到心理学,这个问题有多大可能出现?心理学家argue道,CLT中心极限定理告诉我们,大量独立随机变量均值适当标化后依分布收敛于正态(作为一种illustration,也见高尔顿的钉板和图灵奖得主Judea Pearl的教材)。而且只要样本够大,CLT保证了我们的样本的抽样分布,比如均值分布,渐进正态。

然而现实中的人类心理并非如此,三个方面。第一,CLT强调的是效应相加,而非相乘。现实世界中更常见的是代表相乘效应的幂律分布,比如马太效应,这可以体现在GPA的分布上(当然指数和对数变换是心理学研究者常常误用的统计方法,详情见各种feature engineering教材)。第二,心理学无法做到随机抽样,都是通过招募,或者是由实验设计决定了目标群体,比如肥胖症患者,各种心理疾病人群,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不同年龄组,不同经济地位组,使得正偏态更为常见。第三,我们很大程度上无法确定我们获得的分布是不是混合正态。

因此,在做最简单的统计检验,比如均值差异时,心理学研究者需要保证其统计方法具有至少两个优势:其一,因变量的集中趋势不应该对概率曲线敏感,比如median敏感性比mean差很多(这里的说法类似传统的qualitative robustness的定义,描述总体统计量的函数,在分布改变时等度连续。请参考Huber2009年和Wilcox2017年的教材);其二,非正态和混合正态下,统计检验力和标准误不会比正态下有明显变化。

第二个例子是OLS回归,其后果可以引申到一切类似方法,比如积差相关,逐步、分层回归,路径分析。OLS的问题可以从quantitative robustness的定义看出。Quantitative robustness,一般用有限样本屈服点来界定(finite sample breakdown point)。假设存在混合分布,其中代表异常点的分布在抽样中的比重是c,则异常分布的均值趋于无穷时,让混合分布均值趋于无穷的最小c值,则为屈服点。更简单,更一般的表述是,一种统计量,可以容忍多少个异常值。以此视角,样本均值的屈服点是1,OLS回归的屈服点也是1. 因为任何一个无限大的异常值都可以影响参数估计。OLS的问题是,无论这个异常点来自于因变量(异常值),还是自变量(高杠杆点),都会有巨大影响。

从一种高屋建瓴的模型角度来理解,则更为清晰。我在给心理学本科生做家教的课件时,曾经写了一般线性模型之间等价关系的证明,即独立t,ANOVA,积差相关,回归,ANCOVA的检验在数学上等价,可惜并没有时间讲。如果从模型的角度,求解样本中心趋势,和求解回归,目标函数是一样的。对求解均值,最小化目标函数是样本的二阶中心矩,然后对其求一节条件,便是均值。而对OLS回归,形式完全不变。所以二者屈服点必为一致。 对二者来说,初始的目标函数都是一个二次函数,这使得异常值以指数对目标函数产生影响。

回头反思心理学领域的统计应用,为什么基于最小二乘的方法依然大行其道?因为大家从来不做模拟,不知道基于least squares的方法在估计SE和回归系数时有多么不准确。更多的,是因为社科领域重视解释而非预测,所以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不太在意,只关注关系是否显著。但显著性恰恰是建立在准确的标准误之上的。

如上所述,对于OLS estimator的改进可能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。如果目标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,那么只需要限制异常值对这个目标函数的影响速率,是不是就可以了?这就是最早M-estimator的由来。M估计量首先定义了一个可微函数,描述了集中趋势到其他点的距离,接着,对这个函数微分,令其期望等于0则可求解出该目标函数下的集中趋势。这也暗示着,均值和OLS是M估计量的一种特例。如果采用Huber’s \Psi,可以将目标函数改为一个中间是二次函数,两端是一次函数的曲线,这使得样本两端的点被适当降权,减弱了对目标函数的影响。

当然,如果这么来看,Huber提出的函数并没有提高屈服点,因为即使是线性增加,依然在该异常点趋于无穷时,有无穷大影响。这种早期函数也被后来的新方法取代,比如MM-estimator。

总结,现代稳健方法的发展似乎呈现如下趋势:首先是基于模拟找出传统方法的弊端,比如估计量的低power,低efficiency,进而寻找概念去描述这种不稳健特性。三个经典的概念是qualitative,quantitative,and infinitesimal robustness。基于这些概念,统计学家开始建立稳健统计理论并寻找稳健估计方法。因为当一种传统方法被稳健概念描述后,可以清晰地知道其问题缘由。比如,发现OLS的低屈服点,那么就去构造高屈服点的estimator;再比如,根据qualitative robustness,要求找到估计量在分布改变时等度连续,或者导数有界。概念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他是后续研究的思路,决定了方法如何建立。再之后,就是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,测试性能。得到稳定的结果后,封装程序,开枝散叶,把统计方法传播到其他应用领域。

所以,如果一名统计学门外汉(指没有上过专门的统计课,比如笔者这样的人)想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现代统计方法,建议按照上述领域发展的进程去学习概念,再用心理学或者其他领域的数据去实践。推荐的作者是Wilcox, Huber, Hampel, Hox等人的教材,tutorial和论文。尤其是Wilcox引用最高的书,可以花1-2天快速扫读一遍。先知道稳健性的数学定义,然后去看集中趋势和散度的估计方法,再到两样本检验,进而到更一般的回归。由于某些统计方法,如M-estimator回归的标准误是渐进方法,因此标准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准确,所以也要搭配区间估计的稳健方法。最后,统计软件推荐R而非python,因为py相关的库还是太少了。

HC3标准误模拟结果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